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一份迟到年报所引发的信任危机,让天茂集团人设瞬间崩塌。
截至2025年5月23日上午,天茂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仍未披露,“难产”约三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或许延迟发布财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此次天茂集团情况还有些特殊,毕竟此前已经发布过业绩预告,却在法定披露日前两天宣布延迟,实属罕见。
在“520”这天,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原定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2024 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因公司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补充完善,公司未能完成2024年年报的编制工作,无法在法定期限内(2025年4月30日) 披露上述定期报告。”
同时公告还提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自2025年5月6日开市起停牌。若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事实上,早在2025年4月29日,天茂集团一纸公告就曾引发资本市场震动——原定当日披露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因“信息需补充”延期,次日即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作为国内首家民营上市险企,其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市值缩水至134.37亿元(截至5月23日午间收盘),较2024年高点跌去近四成。
这一事件不仅是天茂集团的“至暗时刻”,更折射出中小险企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的生存困境,以及控股型上市平台的治理顽疾。
01
年报“难产”背后:三重财务风险的集中爆发
天茂集团将年报延期归因于“信息补充”,但市场普遍认为其根源在于核心子公司国华人寿的财务黑洞。
首先是利率下行下的准备金计提危机。2024年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赔付支出同比暴增1619.92%至218.22亿元,流动性压力突破警戒线。尽管国华人寿自称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但负债端成本高企与资产端收益下滑的“剪刀差”难以弥合。
其次是投资失利与退保潮的双重冲击。国华人寿的投资策略长期偏向非标资产,据《新浪财经》报道,截至2024年6月底“贷款及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的信托计划余额仍高达近500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占比显著。2024年广汇汽车股票退市导致浮亏近6000万元,与此同时,2018-2019年售出的五年期储蓄型产品集中到期,2023年退保金达206亿元,现金流缺口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财务透明度的信任危机。国华人寿至今未披露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引发市场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据《新浪证券》报道,业内猜测,可能涉及财务数据真实性或审计分歧。此外,天茂集团电话停机、投资者沟通不畅等问题,也引发外界对其内部管理混乱的质疑。这种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投资者恐慌,停牌前股价已连续跌停,流动性几近枯竭。
02
控股型治理困局:资本腾挪与风险传导
天茂集团的架构设计埋下治理隐患,实控人刘益谦的资本运作模式更被指加剧风险。
其一,单一业务依赖与风险传导。天茂集团逾九成的营收来自国华人寿,形成“保险+投资”的单一模式。这种畸形结构在经济下行期暴露致命缺陷:当国华人寿因利差损亏损时,母公司缺乏其他业务缓冲,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7.5亿元即为例证。反观同业,中国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分散风险,友邦保险以保障型产品降低利率敏感性,均值得借鉴。
其二,关联交易与资本腾挪争议。刘益谦通过新理益集团控股天茂集团,并涉足艺术品、地产等领域。2023年抛售龙美术馆藏品的失败案例显示,其资本运作更重短期套利而非长期价值。国华人寿投资长江证券浮亏超50亿元、海航科技股权腰斩等案例,进一步暴露跨领域投资的失控风险。
其三,治理结构的形式化缺陷。尽管天茂集团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但实控人家族持股比例高,决策权高度集中。2024年三季度电话停机、投资者沟通不畅等问题,折射出内部管理混乱。这种“家长式治理”在顺周期尚可维系,但在行业变局中难抗风险。
03
行业变局下的中小险企生存启示录
天茂集团的困境绝非个案,而是中小险企在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背景下的集体阵痛。
第一座大山:利率下行周期的“死亡螺旋”。“报行合一”政策和“一对三”放开的落实,要求银保渠道手续费透明化,直接压缩中小险企利润空间。国华人寿银保渠道占比下降,但新单保费仍下滑,显示转型成效有限。反观头部险企,通过“哑铃型”资产配置(高评级债券+另类投资)稳定收益,而中小险企缺乏议价能力,被迫承受利差损压力。
第二座大山:监管趋严与合规成本攀升。“偿二代”二期落地,对流动性覆盖率、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国华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虽较高,但现金流覆盖率还有待提高。监管环境变化倒逼企业提升透明度,但天茂集团的信息披露滞后凸显合规短板。
第三座大山:行业出清期的战略抉择。当前保险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国华人寿体量较中国人寿等头部保险公司还很小。中小险企需在“专业化”与“差异化”间突围,例如聚焦细分市场(如健康管理险)、强化科技赋能(智能核保、精准定价)。天茂集团若继续依赖传统储蓄型产品,恐难逃被并购或退出市场的命运。
当前,天茂集团能否在四个月内完成年报披露、解除退市风险,取决于其与审计机构的博弈结果及国华人寿的流动性纾困进展。但无论如何,这场危机已为保险行业敲响警钟:在利率下行与监管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唯有坚守专业主义、强化风控能力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迷雾。
至于天茂集团和国华人寿未来命运如何,还需市场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62)
贪睡的龙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地阐述了造谣陈奕迅去世博主曾造谣成龙去世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作者后续更多深度解析的内容!
回复许陸陸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特别是文章中关于王者荣耀在柏浪涛是时候该考虑隐退了领域的应用分析,确实是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
回复维娜的一天
作为一个藏海传是怎样和非遗技术结合的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金价下跌致借贷炒金损失严重与传统技术结合的部分,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回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