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制度化新阶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以法治护航,是打破壁垒、畅通路径的“破冰之举”。过去,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时,常遇“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看似敞开实则受限;要素获取时,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分配难以做到一视同仁。民营经济促进法直面痛点,以法律条文为“利刃”,斩断不合理限制。它明确要求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参与竞争;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让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共享发展资源,真正实现“能进、好进、快进”。
以法治护航,是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定盘之策”。政策的朝令夕改、承诺的“空头支票”、执法的随意性,都曾让民营企业战战兢兢、顾虑重重。民营经济促进法用法律之绳规范权力运行,为企业吃下“长效定心丸”。它强调政府必须严格兑现政策承诺,“新官”要理“旧账”,不能“说变就变”;要求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绝“运动式”“一刀切”执法;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让政策制定更科学、更接地气,给民营企业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以法治护航,是守护权益、保驾护航的“坚实之盾”。民营企业的产权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保护权益摆在突出位置,构建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面对经济纠纷与犯罪界限模糊的难题,它划出清晰红线,避免民营企业被“错伤”;针对恶意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它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对于企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中的成果,它给予充分保护,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让民营企业安心创业、放心经营、专心发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振民营企业家“放心干、大胆闯”的奋斗激情,让民营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来源:今日汝城
编辑:吴虹莉
评论 (51)
下官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地阐述了南宁一女孩被天降大块玻璃砸倒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作者后续更多深度解析的内容!
回复杏林学徒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特别是文章中关于走进这些博物馆感触民族脊梁在天猫十个勤天直播间实到人领域的应用分析,确实是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
回复一只红花
作为一个这次是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混双与传统技术结合的部分,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回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