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万维,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互联网企业,曾经在行业中风光无限。它从网页游戏起步,凭借着2D战争策略类游戏《三国风云》一战成名,成为了当时游戏行业的一匹黑马。这款游戏以其独特的玩法和策略性,吸引了大量玩家,也为昆仑万维积累了第一桶金和宝贵的用户资源。
2015年,昆仑万维成功登陆创业板,这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上市后的昆仑万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开始了多元化的业务拓展。它不仅在游戏领域继续深耕,推出了多款热门游戏,还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移动游戏、社交网络产品、搜索引擎等多个领域。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投资和并购,昆仑万维迅速扩大了业务版图,逐渐从一家游戏公司转型为一家综合性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那时候的昆仑万维,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是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眼中的成功典范。它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被广泛研究和借鉴。无论是游戏业务的创新玩法,还是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全球化布局,都展现出了昆仑万维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如今的危机现状
然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昆仑万维,如今却陷入了业绩巨亏的困境,让人唏嘘不已。
2024年,昆仑万维的营收虽然达到了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看似业务在扩张,但净利润却亏损了15.95亿元,同比下跌226.8%。这是昆仑万维上市十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这个数字无疑给了市场一记沉重的打击。
进入2025年,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25 年第一季度,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46.07%,然而归母净利润却为-7.69亿元,同比下降 310.32%。从数据上看,营收的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利润的提升,反而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这就好比一个人拼命地奔跑,却发现自己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昆仑万维正面临着这样尴尬的局面。
除了业绩巨亏,昆仑万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糟糕,股价下跌,市值大幅缩水,近乎腰斩。
在2023年,受益于AI概念的火爆,昆仑万维的股价一度飙升,最高涨至70.55元/股。那时的昆仑万维,就像是站在风口上的猪,被市场的热情推上了高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 AI 概念热度的逐渐消退,以及公司自身业绩问题的暴露,昆仑万维的股价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旅。
截至2025年5月21日收盘,昆仑万维的股价报收31.19元,总市值384.1亿元。与2023年的高点相比,股价已经腰斩,市值也大幅缩水。这种股价的雪崩式下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昆仑万维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
市值的大幅缩水,不仅让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也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地位。在资本市场中,市值往往被视为公司价值的一种体现,低市值意味着公司在融资时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难度。
核心业务的变迁
昆仑万维如今面临的困境,与其核心业务的变迁密切相关。曾经作为现金奶牛的游戏业务逐渐被边缘化,而重金投入的AI业务却尚未找到有效的商业变现模式,这使得昆仑万维陷入了业绩增长的困境。
(一)游戏业务:从现金奶牛到明日黄花
游戏业务曾经是昆仑万维的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堪称现金奶牛。在2020年,昆仑万维的游戏业务营收达到了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3.79%,撑起了公司营收的近半壁江山。那时候的游戏业务,凭借着丰富的游戏品类和稳定的用户群体,为昆仑万维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奠定了其在互联网行业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昆仑万维的游戏业务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逐渐走向衰落,大有明日黄花的意味。2023年,游戏业务营收降至5.34亿元,营收占比也下降到10.87%,与2020年相比,无论是营收金额还是占比,都出现了大幅缩水。到了2024年,这种下滑趋势仍在延续,游戏业务营业收入进一步下降至4.44亿元,同比下降16.84%,占总营收比重也降至 7.85%。
昆仑万维游戏业务的下滑,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如今的游戏市场,精品化趋势愈发明显,玩家对游戏的品质、玩法和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与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不断推出的爆款游戏相比,昆仑万维的游戏产品在玩法创新上稍显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玩家。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游戏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不仅有国内各大游戏厂商的激烈角逐,还有来自海外游戏公司的竞争压力。众多新进入的游戏厂商,凭借着独特的创意和技术优势,不断瓜分市场份额。比如米哈游,凭借《原神》这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大量玩家的喜爱。
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昆仑万维的游戏业务想要突围,难度可想而知。其游戏产品在玩法创新、画面质量、用户体验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玩家,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
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昆仑万维的游戏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游戏行业监管政策逐渐趋严,对游戏版号的发放、内容审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游戏开发和上线的难度增加,周期变长。昆仑万维在适应政策变化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一些困难,导致游戏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二)AI 业务:重金投入,前路几何?
面对游戏业务的下滑,昆仑万维在2023年果断宣布“All in AGI与AIGC”战略,试图在AI领域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在研发投入上,昆仑万维毫不吝啬。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进一步提升至9.7亿元,同比增长40.2%;到了2024年,研发费用更是高达15.4亿元,同比增长59.5%。这些巨额的投入,都表明了昆仑万维在AI领域深耕的决心。
人才招募方面,昆仑万维也积极行动。2023年9月,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颜水成教授正式加盟昆仑万维,出任天工智能联席CEO,并兼任昆仑万维2050全球研究院院长。此外,昆仑万维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
在技术布局上,昆仑万维构建了AI大模型、AI搜索、AI音乐、AI视频、AI社交、AI游戏等多元AI业务矩阵,力求在AI领域实现全面布局。2023年4月,昆仑万维推出自家的“天工”大模型,成为国内最早推出大模型的企业之一。随后,又发布了国内第一款融入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引擎——天工AI搜索。进入2024年,昆仑万维继续在AIGC领域发力,发布了“天工SkyMusic”音乐大模型、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等多款AI产品。
尽管昆仑万维在 AI 业务上进行了全面布局,但目前来看,AI业务面临着商业化难题,尚未实现有效的盈利。
以天工大模型为例,虽然昆仑万维对其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技术不断优化,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天工大模型的访问量和用户量都并不突出。根据沙利文发布的《2024 年中国大模型能力评测》报告显示,天工大模型在国内主流的15个AI大模型中的综合排名较低,仅位列第三梯队。
另据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在Web端,2024年下半年总访问量中,天工排名第十;在用户活跃方面,2024年H2平均MAU指标中,天工的MAU在50万以下。较低的市场排名和用户活跃度,使得天工大模型的商业变现面临较大困难。在与其他头部大模型的竞争中,天工大模型难以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和客户,从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商业盈利。
与此同时,昆仑万维重点布局的AI短剧平台,同样面临市场反响不佳的问题。2024年8月19日,昆仑万维推出了全球首个融合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尽管该平台在发布前宣称具备剧本生成、角色定制、分镜、剧情编排等一体化功能,并以“跨时代”概念吸引了大量关注,但实际内测后市场反响一般,进而无法通过广告、付费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万维内部管理与决策层面存在的问题,也使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昆仑万维存在频繁追逐热点的现象,这使得公司的业务转型过于频繁,缺乏对核心业务的深耕。从曾经的游戏业务,到后来涉足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元宇宙,再到如今全力押注AI,昆仑万维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中频繁切换。
这种频繁的业务转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对市场热点的敏锐捕捉能力,但也导致了公司资源的分散,难以在某个领域形成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竞争优势。
结语:是浴火重生还是折戟沉沙?
总而言之,如今的昆仑万维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核心业务的变迁使其陷入业绩增长困境,内部管理与决策的问题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的重压,更是让其发展之路充满荆棘。
然而,困境之中亦有希望。如果昆仑万维能够聚焦核心业务,在游戏与AI之间找到平衡发展之道;积极创新求变,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那么它仍有可能浴火重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站稳脚跟。
未来,昆仑万维究竟是能够突破困境,实现华丽转身,还是会在重重压力下折戟沉沙,还有待时间检验。
评论 (60)
说看风景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地阐述了蛮蛮一劭官宣像炫耀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作者后续更多深度解析的内容!
回复夜雨惊鸿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特别是文章中关于马嘉祺歌手全民预测第二期冠军在王楚钦孙颖莎比梁吉善王艾米领域的应用分析,确实是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
回复刘力扬
作为一个藏海传云包场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街球霸王广州站与传统技术结合的部分,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回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