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以万里马速度搓出来的“崔贤”级驱逐舰,终于出事了!朝中社消息,昨天也就是21号,朝鲜人民军海军在东海岸的清津造船厂,举行“崔贤”级驱逐舰二号舰的下水仪式,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同志观摩下水典礼,一个月之内下水了两艘驱逐舰,本该是个乐呵事儿。没想到,偏偏出了事故!
“崔贤”级一号舰的下水仪式
朝中社报道称,在新型驱逐舰下水过程中,由于指挥不熟操作不慎,没有保持底盘移动的平行度,结果导致舰艉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脱离搁浅,部分区段船底破孔导致舰船失衡,舰艏直接还担在船台上没有下水。总而言之,这次操作玩脱了,舰船损坏没有下水成功。
截至发稿前,最新公布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这艘驱逐舰倾覆的相当严重
可想而知,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金正恩同志当即严厉指责,这起事故完全是因为造船厂做事不慎,不负责任,不科学的经验主义所导致的事故,既不该有,更不可接受,是严重的重大事故、犯罪行为。
随后上纲上线,指出这起事故损害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尊威和自尊,事故完全在于劳动党中央军需工业部,国家科学院力学所,金策工业大学,中央船舶设计研究所和清津造船厂的相关人员,下个月召开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将对这一严重错误立案审查。
当然,金正恩也不是没给这一干人员机会,指出修复驱逐舰是关乎国家权威的政治问题而不是业务问题,必须在6月召开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会之前修复完成!看起来,金正恩给了以上被提到的业务人员最后一个Deadline最后期限——在开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会之前,搞定这艘驱逐舰。
不过,话不多说,朝鲜的“崔贤”号驱逐舰二号舰,按照朝中社这云里雾里的描述,下水过程中到底出了怎样的事故?事故的后果可能是怎样的?
舰船的下水过程
其实怎么说呢这事故还算是比较清楚的,我们都知道舰船下水有这样几种下水方式,其一是重力式,其二是漂浮式。
漂浮式就不说了,就是舰船在干船坞里建造,建造完毕之后给干船坞注水让它自己漂起来,然后用拖轮拖曳下水,或者使用浮船坞先将船转移到浮船坞上,然后用浮船坞将船转移到岸边、浮船坞下沉后脱离,船体自然就漂浮起来了,“崔贤”号驱逐舰的下水,就是典型的浮船坞下水。
除了漂浮式下水方法,还有重力式下水法,重力式下水法就是先将船舶移动到滑道上,然后利用重力或者牵引的方式让船体从滑道上滑到水里去,滑到水里去的方式包括纵向滑道和横向滑道下水。简而言之,就是纵向滑道是前后滑动,横向滑道则等于是从侧面把船给“扔”到水里去。
可想而知,这两种下水方式里,横向滑道的下水方法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毕竟,同时滑动的部分比较长,是整个舰体长度,一旦操作不慎,有些部分先入水了,有些部分还没有入水,轻则可能导致舰体搁浅,重则可能导致舰体直接折断。
而如果舰船的恢复系数计算的不准确,入水之后,船体会有一个首先倾斜尔后回正的过程。要是恢复系数不准,则舰船入水之后,就别想回正了,直接就倾覆在水里,你这前面所有的工作全都白干了。
以“崔贤”号二号舰在清津造船厂下水的情况来看,建造“崔贤”二号舰的清津造船厂原本面积就比较局促,二号舰甚至是在造船厂港池外面的围堰上搭了一个室内船台进行的建造。
室内搭建到一定的建造进度之后,先将船体从室内船台转移到了室外的船台上,可以看到船台上有龙门吊等设备,地面则有牵引绞车和轨道,可将“崔贤”号二号舰牵引到下水滑道上。
这个时间节点是今年三月到五月间的事情,而在室外船台上做好下水准备后,“崔贤”号二号舰顺着轨道,被牵引到下水滑道上。由于清津造船厂面积局促,“崔贤”二号舰无法采用纵向下水的常规方式下水,因为预留下水空间根本不够,因此只能采取横向下水的方式。
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而事故也就是在这个节点上出现的,按照朝中社的描述,“崔贤”号二号舰在下水的时候,本来应该是所有绞车或者滑块同时动作,平行推动将“崔贤”号二号舰整体推到海里。
但是,问题应该是出在滑块动作不一致上了!结果,有些滑块滑的速度快,有些滑块滑的速度慢,舰艉首先入水了,舰艏还担在下水滑道上……这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前面提到了。
入水的部分应该不要紧,担在滑道上的部分应该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二者连接的部分,也就是已经脱离了滑道,但还没有入水的舰体舯部。可想而知,这么重的舰体脱离了支撑直接拍在地上是什么结果……
所以,朝中社才会报道,说什么舰体出现破口……那不用说了,肯定是给磕成这德行了,至于破口是什么样的不清楚。不过,从金正恩下了死命令,说六月份开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会之前,必须把这船给我补好!看起来,这破口不至于过于吓人,还能抢救。
但即使如此,下水失败对于“崔贤”号二号舰来讲,也不是补破口这么简单。或者说补个破口对于“崔贤”二号舰来说,是目前最简单的问题了。咱就简单来说说,可能遇到的更大的问题:
第一是龙骨的强度问题,当然现在舰船对于龙骨强度的要求没有近代舰船那么高了。但“崔贤”号二号舰就这么担在船台上,破损的不仅仅是表面蒙皮,提供舰体主要结构强度的舰体肋部和舰体壁板是不是有可能变形?肋部变形之后,是否有可能对舰体强度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第二是舰体内部已经安装完毕的设备,就不说相控阵雷达这种高度精密的装备了。从卫星照片来看,“崔贤”号二号舰应该已经安装了一些垂直发射系统,同时必然已经按照好了主机(当然,如果它有主机的话)。那这么一磕磕碰碰的,主机在机舱里会不会发生位移,垂直发射系统还在不在原位,现在都不知道。要是位移了,必然要重新进行校准,乃至要吊出来重新安装了。
所以,在“崔贤”号二号舰就这么稀里糊涂下水失败之后,大伊万的观点哈,现在要看的问题都不是这艘水面舰艇什么时候能把破口补好,装作没事人一样下水的问题。而是这船在经过修补之后,结构强度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舰体内部的各种机械设备还能不能用的问题了……
尤其是考虑到“崔贤”级驱逐舰是有名的武备堆砌,各种垂直发射系统甚至是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堆的满满当当。这要是舰体强度不够的话,后续有的难受的。
金正恩强令在6月份劳动党开全会之前把这船给我修好,也不排除朝鲜最高领导人对这事儿的严重性也没啥认知,总觉得有破洞的话,把洞给补上这事儿不也就差不多了嘛。当然,更有可能的考量是,就算里边有问题,外边的面子不能少,最起码弄到看起来能用的状态,大概就这心态。
如何看待朝鲜此次事故
至于这种事儿咱们怎么评价,只能说不评价了吧。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也没啥好意外的。清津造船厂本身就不是个造军舰的船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建造的最多的船舶要么是散货船,要么干脆就是渔船。
一个基本没什么军舰制造经验的船厂。你现在叫他建造5000吨级的驱逐舰,还技术这么复杂,搞了这么多船电武备,它能给你大差不差的搓出来也就不错了。下水过程中搞出这种幺蛾子,只能说,不出事的话算是走运,真出事的话,你也怪不着谁。
其次是咱们又要说了,这个“崔贤”级驱逐舰,建造过程也确实各种赶工期加上野蛮操作。就说一号舰吧,谁能干出下水仪式第二天,就开始进行武器试验?这种惊天动地的活来……说的好听点吧,这叫对自己的技术高度自信,说的不好听一点吧,这就是野蛮操作。
再比如二号舰,据说这个二号舰从开始建造到下水一共也就半年时间,这工期赶的,都快搓出火星子来了。赶工期的结果必然是建造质量低下,各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然后这不就出事了嘛,出在下水这个节点上了。其实,按照朝鲜这个操作手法,出事是肯定的,就是不知道出在哪儿而已。
至于后续怎么办,只能说是血的教训吧,能让朝鲜认识到海军的建设它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还是得按照科学规律来办,只能这样儿了。
评论 (97)
摸底牌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地阐述了藏海传是怎样和非遗技术结合的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作者后续更多深度解析的内容!
回复伊凰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特别是文章中关于柏浪涛是时候该考虑隐退了在老人网上领免费鸡蛋却成了被执行人领域的应用分析,确实是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
回复吾心飞扬
作为一个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到底多重要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王晨正回应消费爷爷和作秀质疑与传统技术结合的部分,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回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