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唯有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智能的技术进步与更加自律的创作态度,才能让这些沉睡的剧集作品真正重见天日,成为见证中国影视产业成长的特殊注脚。

积压有好货,市场期待着“老剧”们发新芽、开新花。

作者|冒号鱼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久经困苦的剧集行业终于迎来了些许好消息。

此前因主演宋祖儿税务风波问题而被积压的两部古偶《无忧渡》和《折腰》接连开播,《折腰》上线后热度值更是一跃破30000,创2025年腾讯视频开播剧集最快纪录。

算是给了各方一点“小小的震撼”。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曾经这些看似会被积压成灰,或者永不见天日的剧,竟然逐渐慢慢被主管部门开闸?

欣喜之余,一个疑问浮出水面——

当500余部待播剧积压成行业顽疾,当S+级项目沦为资本痛点,我们不得不追问:国产剧为何陷入“拍得越多,压得越狠”的怪圈?

01

已老实,求放过

就实际而言,主演不当言论影响剧集的顺利播出时有发生,民国剧《南烟斋笔录》的命运堪称典型。该剧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香料铺子南烟斋中发生的一系列玄幻故事,其中南烟斋老板娘陆曼笙遇上爱国青年叶申后,两人因误会结下缘分,最终破除万难相依相守的故事。但因男配角赵立新发表不当言论被封杀,尽管改名《一曲三笙》并多次调整内容,但因敏感问题被审查部门长期搁置。

这种“一人失德,全剧陪葬”的连锁反应,折射出主管部门对艺人失德言行的零容忍态度,也使得制作方在选角时将审查风险纳入首要考量。更加严重的案例如《青簪行》,该剧受到男主吴某的丑闻风波影响,至今杳无音信。

也有部分剧集因触碰历史改编红线而遭到雪藏。《霍去病传奇》讲述了汉朝名将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斗中取得了显赫的战功,短短几年六次出击匈奴,创造了边疆武功奇迹的故事,却将24岁英年早逝的名将霍去病生平拉长至92集,虚构大量宫斗与爱情戏份,引发历史爱好者强烈抗议。这种“戏说历史”的创作倾向,与当前强调历史正剧严肃性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导致该剧无法定档,直到今年才勉强下证。

范丞丞、王安宇主演的校园剧《左肩有你》,改编自巫哲小说《撒野》,于2020年杀青。但受到有关政策的影响,尽管片方删除所有暗示,以“兄弟情”逻辑重新剪辑,但原著粉丝的强烈抵制和平台对“青春疼痛”题材的审美疲劳,使其在2025年仍未播出。后来坊间一度传出该剧改名为《振兴钢厂》,以迎合主流价值观。

02

积压带来的痛,谁懂

对制片方来说,一旦制作的剧集积压,高成本的损耗便是首当其冲的伤害。《风起大漠》的超4亿投资、《青簪行》的S+级制作,均因各种不可抗力沦为“沉没成本”。

《青簪行》网传成本近3亿元,积压只会导致制片方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债务违约。唐德影视因《巴清传》积压,或追加成本3000万换脸,至今疑云重重。

而从内容上来说,这类剧集往往依赖顶流演员和大IP吸引投资,却忽视内容与时代审美的契合度。一旦积压,即使等到若干年后重新开播,也很有可能错过主演或IP的“当红期”。

主演艺人的失德劣迹行为,是诸多剧集积压的重要原因。这种“一损俱损”的行业规则,迫使片方建立艺人风险评估体系。据某行业人士透露,头部平台已将艺人近三年的舆情记录纳入购剧标准,涉及相关违法、失德等问题的剧集基本丧失播出的可能。

此外,长视频平台需通过维持排播体系来拉动会员订阅,但积压剧常因各类风险临时撤档,导致平台被迫用库存老剧填档,用户流失率激增的风险大大增加。

除去内容端,在衍生合作上,积压也同样会给剧方带来损失。剧集积压往往会导致相关OST、游戏改编、文旅联动等衍生品开发进度延迟,错失文旅消费黄金期,损失不可估量。

舆论硬控剧集创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社交媒体时代,剧集未播先火或未播先糊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霍去病传奇》因路透照曝光“魔改”剧情,在开拍阶段就遭遇历史爱好者集体抵制,最终导致投资方信心崩塌,并遭到主管部门重点关注。这种“未播先判”的舆论生态,迫使制作方在后期制作中反复调整,客观上进一步延长了积压周期。

03

被迫出走的决心

AI时代,画质修复、AI换脸技术手段的迭代为积压剧带来了新的生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模式,为《一曲三笙》《夜旅人》等积压剧提供了破局可能。

但观众能否接受,显然又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以《刑警的日子》为例,该剧因高某麟事件积压两年,片方不得不对其进行AI换脸,但明显的不自然和违和感确实影响了部分观众的观感。

海外发行也是一个可参考的渠道。据报道,积压5年的《青簪行》已于今年3月定档中国台湾省,规避国内审查风险,迪士尼台湾区首页早已出现该剧推荐位。《皓衣行》《左肩有你》等剧据传打算转战海外平台,重点登陆东南亚市场。长视频平台这波虽然是被迫出征,但也不失为一种现实的策略。毕竟这既降低了投资损失,也为探索政策外的内容出口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有关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剧集保险”机制,由保险公司共同分担制片方艺人风险和审查损失。同时,可以在业内推行“剧本预审制”,在拍摄前由专业机构评估舆情和政策风险,从源头上减少积压的情况发生。如果能够建立起全产业链的风险管控,将有望打破积压剧“制作—积压—亏损”的恶性循环。

04

观众不语,只一味共鸣在微博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网友针对积压剧的讨论,特别是对于一些“解禁”的积压剧展露出的爆火潜质感到欣喜。可以说,建立一个更加宽松的剧集生产环境,让已有的积压剧顺利播出,让未来的积压剧越来越少,是个势在必行的趋势。

近来《无忧渡》《折腰》两部积压剧的成功播出,让剧集行业重燃生机。观众由此进一步期待剧集行业能“大赦天下”,《青簪行》《一曲三笙》《风起大漠》《巴清传》《夜旅人》等积压剧被观众强烈呼吁尽快播出。

未来,唯有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智能的技术进步与更加自律的创作态度,才能让这些沉睡的剧集作品真正重见天日,成为见证中国影视产业成长的特殊注脚。

积压有好货,市场期待着“老剧”们发新芽、开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