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瞪羚社
5月22日,荣昌生物发布公告将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1900万股新H股,净募资额约7.96亿港元,所得款用于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的核心适应症拓展,如重症肌无力、膜性肾病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年初以来,荣昌生物港股累计涨幅接近230%,而在如此强烈的价值修复后,依旧有投资者愿意以这样的价格投资公司,显然看到了荣昌生物未来向好的远景。另外,可以看到本次配售发行H股比例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比例约3.49%,这样的比例能够给公司补充一定流动性现金的同时,又兼顾了融资额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平衡
对荣昌生物本身而言,这一次配售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很好的解决了公司中短期存在的现金流问题,有力地击碎了市场过去的质疑。
从今日荣昌生物的市场表现来看,A股、H股在经历低开后迅速收复失地,当日收盘涨幅分别为2.44%、5.44%,足见市场对这笔配售融资有着极为正向的认可和理解。
(5月22日荣昌生物A股、H股股价走势)
1、整体资产结构获得改善
显然,这一笔配售无疑是一支强心针,进一步加强了荣昌生物快速走向盈利的确定性。
荣昌生物2025年来经营趋势持续走好,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26亿元,同比增长59.17%,而营业总成本只同比提升了14.85%,证明大部分多增长的营收额在持续为公司提供正向的现金流/收窄亏损。
环比方面,2025Q1荣昌生物营收在环比增长3.54%背景下,不仅营业成本环比下降4.75%,并且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环比分别下降23.11%、14.88%,展现出极强的控制成本能力和高强度的经营势能。
更重要的是,2025Q1荣昌生物的单季度净亏损收窄至2.54亿,较2024Q4大幅收窄了35.97%,按照如此经营趋势,预计荣昌生物将在2026年取得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毫无疑问,这笔融资配售将大幅改善荣昌生物的资产负债和现金压力情况。
截至2025年3月31日荣昌生物的在手现金及等价物,与2024年底基本相当,但2025Q1的财务费用有较大幅度增长,而此次融资现金的补充,能够降低公司未来财务费用的支出,显著帮助公司更好的控制费用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本次募资的主要用途在用于研发投入,从荣昌生物2024年财报来看研发费用是目前公司的最大支出(2024年占到公司营业总成本近50%),尽管公司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2025年将进一步控制研发费用,但仍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投入水平,而本次募资的7.96亿港元将大幅降低对公司原有现金的消耗,加速公司核心管线的临床推进,进一步为公司未来的盈亏平衡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支持。
2、现金流问题出清:价值全面回归
过去,市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荣昌生物中短期的现金流情况,这一压制公司估值的因素随着这一笔融资的注入将烟消云散,公司现金链愈发夯实。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A股而言,港股一方面融资配售机制更加灵活,不排除未来公司会善用这一便利在需要之时补充现金流为公司经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港股面向的机构类型更加广泛且更加国际化,这一定程度代表国内外投资机构对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逐步认可,更多外资国际化大机构留意到公司的内核价值。
荣昌生物今年以来几大商业化产品的里程碑频传,叠加经营趋势向好带来的基本面扭转,市场和投资者们看在眼里,包括:泰它西普在2025 ANN大会口头报告释放国内重症肌无力(MG)的潜在同类最佳三期临床数据、维迪西妥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UC)国内三期兑现强阳性结果,以及维迪西妥单抗单药治疗肝转移乳腺癌国内获批等。
2025年荣昌生物更多的里程碑和催化剂,还在路上,这些都伴随着公司国内商业化产品放量加速和全新增长点的到来。
泰它西普新的大适应症重症肌无力(MG)将有望在2025年内获批,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MG治疗市场规模在50亿人民币左右,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突破百亿人民币市场规模,而同类竞品艾加莫德则是上市首年度就完成了6-7亿元的销售额,可见MG临床未满足需求和市场潜力,预计泰它西普MG适应症获批后能带来十足的销售增量。
另外,泰它西普的干燥综合征(pSS)和IgA肾病两大适应症正处于临床三期,预计有望在2025年内报产。这两个适应症并不是小病种,流行病学调查pSS中国患者潜在数量可能在400万至1000万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泰它西普在未获批的情况下,便获得《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首次明确推荐泰它西普用于一线pSS治疗;而IgA肾病治疗市场潜力更令市场关注,国内首个IgA肾病创新药物Nefecon则在2024年上市半年左右就卖出了3.53亿元。
维迪西妥单抗的适应症扩展也非常迅猛,目前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了二线后HER2阳性胃癌、二线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两个适应症,近日获批的肝转移乳腺癌同样不可小觑(肝转移是HER2阳性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数据显示占HER2阳性乳腺癌32.7%-46.5%)。
而在2025年,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也有望在年内提交BLA,这意味着维迪西妥单抗正式进军实体瘤一线治疗市场,潜在市场有望数倍拓宽。
在全新的眼科治疗领域,荣昌生物的重磅新药RC28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有望在年内报产,这是一款全球首创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药物,相比VEGF单靶点药物而言,RC28有望在减少注射频率的同时保持或提升疗效,针对目前VEGF单靶点药物的国内销售情况,未来可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商业化增量。
在完成配售搬开现金流问题这座“大山”之后,市场或许能够通过公司三大商业化/临床后期产品的未来里程碑和催化,更清晰的审视荣昌生物应有的内在价值。
3、BD谈判将更加从容
对于荣昌生物这种手握几大商业化重磅产品和拥有一个庞大的潜力管线梯队的创新药企而言,配售带来的资金支持只是表观“好处”,意义更为重大的是“软实力”的夯实。
众所周知,在MNC及海外资本与Biotech谈管线授权又或是M&A交易进程中,Biotech作为卖方总是会处于一个议价权不高的“弱势地位”,因为买方总是会想尽办法压低交易价格,大部分Biotech因为需要持续融资维持运营从而落于谈判下风,现金流不足成为谈判突破口。
荣昌生物不同于大部分缺乏造血能力的Biotech,公司目前的造血能力正在随着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放量而不断增强,而这笔融资则是让公司渡过盈亏平衡前的过渡期,未来荣昌生物将能够通过产品商业化自我造血盈利,这使得公司在自家产品BD谈判中不受议价权掣肘,最大程度释放自身管线最大长线价值。
经此融资,市场或许将可以对公司未来的潜在的BD交易价值高看一线。
未来,荣昌生物有潜力落成大价值BD的管线并不在少数,其范围覆盖融合蛋白、双抗和ADC等,也能够进一步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创新研发能力,我们也可以从公司目前几大热门产品窥探相应的出海价值。
泰它西普作为自免领域的“多面手”,其适应症可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等多个病种,有机构预计全球销售峰值可达数十亿美元,而泰它西普在重症肌无力国内三期的优异数据加持下,无疑将吸引更多潜在海外买家的兴趣。从过往交易可以看到,Alpine的BAFF/APRIL拮抗剂仅凭借在肾病领域的疗效潜力便获得福泰制药49亿美元现金收购;而Argenx则凭借大单品艾加莫德在自免领域的商业化快速放量,其市值高达360亿美元。
PD-1/VEGF双抗已经成为下一代IO免疫疗法的Backbone共识,继而诞生了众多重磅的交易,包括康方生物与Summit、三生制药与辉瑞交易等,市场预计更多的同类交易正在路上;荣昌生物RC148同样是一款PD-1/VEGF双抗,其通过独有Hibody双抗技术平台差异化设计将第二结合结构域被融合到铰链区,同时通过调节对PD-1、VEGF亲和力(优先阻断PD-1信号并保留适当抗血管生成作用)提升分子安全性,RC148作为少数国内进展到I/II期临床且未对外授权的PD-1/VEGF双抗,未来进一步临床数据值得期待。
RC28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的VEGF/FGF双靶点眼科药物,适应症覆盖wAMD、DME、DR三大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且在非劣临床中展现出较VEGF单靶点药物潜在更优的安全性和不输的有效性,显然市场潜力巨大。过去雷珠单抗创造了4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峰值,康柏西普在国内近年销售额稳定在近20亿人民币,足见这个领域广阔的销售潜力,相信RC28同样不缺全球买家的青睐。
能够看到,荣昌生物仍有大量的优质潜在FIC、BIC的重磅品种待嫁闺中,而融资解决了公司在买家眼中的“弱点”,为荣昌生物日后的BD谈判带去从容。
结语:过去市场所认为荣昌生物最急迫的事项便是“补充现金流”,如今公司利用又快、又好的方式来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市场也可以敏锐的察觉到,公司历经过去的锤炼,目前在经营质量和效率上正在不断的优化,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重磅的里程碑,并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2025年,必将是荣昌生物的转折之年,不妨拭目以待。
评论 (26)
王九环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地阐述了街球霸王广州站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作者后续更多深度解析的内容!
回复打人莫打脸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特别是文章中关于陈妍希夸肖战谦逊有礼在她是民国第一女杀手领域的应用分析,确实是目前行业的发展重点。
回复芮宁
作为一个币圈富豪连遭绑架有超万人爆仓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纯情蟑螂火辣辣与传统技术结合的部分,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回复发表评论